更新时间:2022年12月28日 编辑:未知
12月27日,中国共产党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安宁校区300人报告厅胜利召开。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云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全体师生以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契机,坚持依法治校、规范办学,推进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篇章。
开 幕
12月27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开幕。
省委教育工委高校党委集中换届工作第六督导组组长、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原党委书记平锦,云南翰文教育投资集团董事杨红军,省委教育工委高校党委集中换届工作第六督导组成员到会指导。大会应到人数200人,实到人数167人。钱素平校长主持大会。
钱素平主持大会
上午9时,会议开始,全场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平锦讲话
平锦同志代表省委教育工委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学校5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平锦同志指出,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在学校党委的团结率领和全体党员干部、师生员工的艰苦奋斗下,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办学水平显著提升,专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17年,学校被评为云南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办学条件逐年改善,对图书馆进行升级改造、打造“6T”学生公寓等,顺利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校验收,学校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此次大会是学校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实现新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全体党员代表牢记使命、议好报告、选好班子、树好形象,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政治自觉履职尽责,确保圆满实现党员代表大会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同时,平锦对即将产生的学校新一届党委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坚定政治立场,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二是强化育人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是牢记初心使命,建设高水平综合高校;四是增强政治责任,提升党的建设质量。
徐宝春作工作报告
徐宝春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第二届委员会作题为《坚守初心担使命 凝心聚力谱新篇 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团结奋斗》的报告。
徐宝春指出,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直接关心指导下,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抢抓机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徐宝春强调,未来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在发展中抢抓机遇、在挑战中寻求发展。学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以学生为中心、以爱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控制规模、调整结构、强化内涵、提升质量”的发展思路,结合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专业综合评价、学分制综合改革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赋能型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推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工作,重点培育打造产教融合、专创融合、三全育人办学特色,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按照会议议程,《关于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报告》以书面形式提请大会审查。
闭 幕
12月27日下午,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和任务之后,中国共产党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举行闭幕式。杨军副书记主持闭幕式。
杨军主持闭幕式
总监票人王鹏辉向大会报告了选举计票结果。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173名与会代表以无记名的投票方式,差额选举出党委委员9名。
大会宣布了当选中国共产党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第三届委员会委员名单(9人):王丽、杨军、宋飞宇、宋爱苹、郑小强、侯德东、钱素平、徐宝春、靳来。
大会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第二届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完成各项议程后,中国共产党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胜利闭幕。
党代表合影留念
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随后,中共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图书馆511召开。
会议选举徐宝春同志为中国共产党云南经济管理学院第三届委员会书记,钱素平同志、杨军同志为副书记。
此次大会,是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总结30年建设发展经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号召全体教职员工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团结一致、同心同向同行,为实现“树职教典范、立百年名校”的美好愿景而勇毅前行,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团结奋斗。